close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大衛芬奇日前接受媒體網站訪問時,解釋過往他拍攝電影的原因,雖然沒有提到每一部,不過整理參考其它訪問後,從1992年第一部<異形3>開始,到最新一部<龍紋身的女孩>共九部電影彙整如下:

異形3(1992):當時的狀況,跟現在不太一樣,我從16歲就想拍一部異形電影。我認識丹奧班諾(<異形>系列編劇)、華特希爾(<異形>系列製作兼編劇)、H.R.吉格(<異形>原創者)。我感覺知道我會做什麼。事實上我不被允許這樣做是我自己的錯。但你知道我喜歡無法滿足我的世界,因此想要參與是件簡單的事,或許太過簡單,而因為其它很多理由導致電影徹底搞砸。

火線追緝令(1995):<火線追緝令>有扣人心弦的故事,我沒看過如此的電影,聲稱有程序性的故事轉變成其它的東西,我認為它很有結構性...。我想凱文史貝西在電影兩小時的時候血濺身出現的畫面就像<驚魂記>那幕在浴室裡遭刺殺般的印象深刻。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編織故事精華。所以令人吃驚。

致命遊戲(1997):我喜歡影集<陰陽魔界>變成電影<特技演員>的點子。你可以坐下來看著帳單說:『喔~真的?所以當我在計程車裡有司機,現在真高興聽到這句話,但那個時候我真的以為要被淹死了。』所以你知道,選擇每件事都有不同的理由。

鬥陣俱樂部(1999):喬許杜寧是我的經紀人之一,某天告訴我說:「我拿到這本書,你必須讀讀它。」...我告訴他說我無法閱讀它,接著他讀起泰勒把槍抵在雷蒙德頭上的場景,唸著台詞:「我知道你是誰,你住哪。我有你的執照,我會去調查你,雷蒙德先生...」然後把書交給我,當晚閱讀後我很激動。我大笑告訴自己:「我必須參與這部作品。如果有人應該製作這部電影,那我應該做最大的嘗試...我對稀釋作品的味道沒有興趣。」

顫慄空間(2002):經過<鬥陣俱樂部>將近四百個鏡頭與兩百個地點後,只發生在一個屋子裡的故事吸引著我。別人有種「我已經讀了劇本,你不會想製作它,因為全部故事只發生在一個屋子裡」的感覺,當別人說你不會想製作它因為場景的局限,我就像「為什麼?可能很酷耶,也許真的有人能夠在那樣的環境下做些事情。」

索命黃道帶(2007):有時候如果想要有駭人聽聞的命案發生,像<索命黃道帶>裡發生在明亮和煦的九月午後三點...那命案令人震驚。命案發生在Berryessa湖光天化日之下,受害者放聲尖叫,你想:「怎麼可能?」...整個事件有點明顯、不完美、嚇人,目擊者說:「那個男的全身穿的黑鴉鴉做什麼?他在做什麼?」

班傑明的奇幻旅程(2008):比起正常人在奇幻異常的環境下,我想班傑明是特殊的人在正常的環境下。故事的戲劇性是製作電影可靠的理由,大家都記得第一次的親吻、宿醉和墜入愛河的對象。我喜歡故事新的處理方式,時間的流逝和其它表面上瑣碎的事物...在拍了這麼多刺激驚悚片與處理許多不信賴心態主題後,製作一部較為人性、有血有肉的電影很棒,必須研究找出方式拍攝它。

社群網站(2010):你不會每天都能獲得這樣的劇本。你不會有電影公司找上你說:「我們愛死這劇本了,讓我們拍成電影吧。」通常人們為了減緩災難的發生與掩飾不利會說:「恩,OK,劇本很棒,但...」我的意思是:「你能夠想到什麼演員會讓投資更好?」然後當你回來且說:「傑西艾森柏格、安德魯加菲、艾米漢默與賈斯汀如何?」他們說:「聽起來棒極了!你不能拒絕它。」

龍紋身的女孩(2011):有了這部電影,我還需要在我的人生裡拍攝另一部連續殺手的電影嗎?不用!但我之前不認識這兩位人物(<龍紋身的女孩>的兩位主要角色記者Mikael與女駭客Lisbeth)...我看過從不同領域挑選古怪奇特人士合作解決謀殺謎團的故事。但我未看過這種。我想Lisbeth與Mikael的組合不同於我準備計畫的東西。最終,故事吸引我的還是Mikael和Lisbeth兩位角色。

      大衛在<班傑明的奇幻旅程>訪問時說過:「你不會想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東西。如果你能夠想像東西,那你便能拍攝它。」其實大衛很少公開談論挑選執導電影的原因,所以這樣的主題其實很有趣,讓我們繼續期待大衛導演的下一步吧!

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viefun 的頭像
    moviefun

    電影大道~最新電影資訊分享~

    movie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